构建知识库的策略

构建知识网络图文热冰

这个周末,孩子似乎在玩中度过了大部分时间,对于即将面对升初中的他,考试的压力仿佛并未在他身上留痕,依旧沉浸在自主安排的时间里。

"儿子,你不想做些题吗?" 我忍不住表达出了我心里的疑问。

“妈妈,学校每天都有题目要做,一下午几套试卷,星期天我不想再做题了。” 他说出的这句话,也许代表了所有学生的心声。

我明白学校的学业确实繁重。然而,"哦,这样啊!那我们可不可以换个方式来复习呢?" 我很少以命令式的口吻给孩子安排任务。

“复习还有什么方式呀?除了题目就是试卷。” 孩子反问我。

"你们这学期学了几章数学?具体有哪些内容?你知道吗?"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,而是反过来问他。

当然知道啦。孩子一一列举了所学的内容。

“那就好!我们为什么不尝试构建一个知识网络图呢?” 我接着说,“这样即使不做题,你对课本内容也进行了梳理,对于那些概念模糊的地方,通过仔细思考和回忆还能加深记忆。如果实在记不起来,你可以空白处留下余地,最后再通过查书进行补充。”

我解释到:“构建知识网络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回顾所学的内容,这是一种查找漏洞和填补空缺的最佳方式。”

“这个知识网络图是什么样的概念呀?我还真没有听说过。” 孩子有些怀疑。

"知识网络图就是将每一章内容的标题作为一个大框,然后将每节内容用大括号或者方框的形式列举出来。这包括概念、解题方法以及每个公式,还有它们之间的区分和联系。”

我拿着一本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给孩子看了看。 “可是妈妈,我们的内容那么多,我能先构建一章再慢慢构建其他章节吗?” 孩子想了想问道。

“当然可以。” 我解释道:“构建知识网络图本身就是单元学习结束后的总结。你现在本学期内容全部结束了,所以也要进行单元式地进行。”

“但是有个前提就是不能看书,不能翻阅资料,仅凭自己的记忆来构建。这样你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大脑中的知识点是否全面。”

我接着说:“构建完成后,再查阅课本核对自己大脑中的知识点。”

孩子表示没有问题:“保证不看我也记得所学的内容。”

“妈妈,我想用一棵大树来做主干,比如负数那一章,我把‘数’化成一棵树,然后长出的枝节分别为‘正数’和‘负数’,这样可以吗?” 孩子一提到绘图,眼神里就充满了兴奋。

“这个由你发挥你的想象力,只要把知识点构建清楚就可以了。” 我鼓励他。

其实学习并不一定要题海战术,有时候静下心来,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所学知识,通过这种方式校正自己的学习是否扎实也很有帮助。理清了知识点之后,如果能确保概念正确无误,细节区分清晰明了,也许比做几套题的效果更显著。

我接着说:“题目也是知识点的应用,在知识点或概念模糊的情况下作答,只能是边做边错,甚至越做越没有效果。”

“不妨这样子,每学完一章节,孩子自己构建知识点,归纳总结所学到的内容。在每个概念、每条定理都清晰明了的情况下再来做题或许能达到更好的效率。”

这样的复习也可以让孩子们摆脱题目的繁琐,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。

祝愿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学会学习,在快乐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!